首页 > 商业管理 >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无边界管理的含义

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无边界管理的含义

无锡管理资讯网 2024-07-10 18:17: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司库是什么意思?

        追根溯源,司库的本意是指掌兵器卤簿的部门或机构;后逐渐衍生为指存放和支付汇集资金的地方,如金库和国库。

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无边界管理的含义

        根据郭道扬《会计史研究》第一卷,司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那时候尚书省掌管的户部下设金部司、仓部司、库部司、度支司和太府司等职位。到了清代,司库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之用,属于基层官员编制之一,设置于如内务府的官署,主要负责财物出纳。司库概念开始运用到企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7年,美国无线电报公司(RCA)采用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和美洲银行联合提供的“锁箱”服务,由RCA在各大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用于收集支票、汇票等,并授权其开立存款户的当地银行每日开启信箱,取出当日所有支票、汇票后进行立即结算,并通过电汇将资金划拨给RCA所在地银行,从而大大加速了企业收支结算工作,因此“锁箱”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司库的萌芽。现代企业司库概念传入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我国企业所掌控的财务资源和金融资源快速扩张,企业财资管理的内涵和边界也在不断深化。1995年中石油推广资金结算中心,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网络结算服务,1999年花旗银行引入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理念,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承建通用电气现金管理服务项目,2004年东风汽车实施国内第一个大型企业司库管理建设项目——资金集中管控。这些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开始发展企业司库的重要标志。总体来说,我国财资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流动性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企业财资管理。我国企业财资管理的发展过程虽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追赶快速。安永调查发现,虽然57%的企业仍处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状况,但也有近半企业已经将企业财资管理职能进行扩展,同时更有超过70%的企业CFO希望企业财资管理发挥主动创造价值的作用。

商业银行里的司库(Treasury)其实就是资金部,负责资金运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的资金交易和头寸、资金收益和风险,都由司库负责。

小司库(小资金部)只负责银行盘「Banking Book」资金业务,大司库(大资金部)则还要负责交易盘「Trading Book」资金业务。

此外,司库还管理商业银行非资金业务(Non-Funding,如存款、贷款、承诺等)的各种错配(期限错配、利率错配、货币错配)所产生的资金敞口,负责提供流动性,对冲市场风险

司库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全部资金及其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管理。

司库本意是指掌兵器卤簿的部门或机构;后指存放和支付汇集资金的地方,如金库和国库。

银行破产法是怎么规定的?

破产标准,又称破产原因、破产界限,是指债务人应受破产宣告的条件或事实。我国关于商业银行的破产标准,主要见于《商业银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司法》以及新《企业破产法》等规定,归纳起来为:商业银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适用与普通工商企业一样的破产标准,即流动性标准和资产负债标准。

这样的规定固然是市场主体地位平等竞争需求的反映,也是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造的应有之意。

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当银行遇到流动性风险时,中央银行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通常会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形成国家(政府)信用为银行业的流动性不足提供保障的机制。

如果真等到商业银行达到上述一般破产标准时,往往已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导致各种救助、重整措施失去时效。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的显著特征即在于负债经营,负债大于资产可以描述银行经营状况但不能说明该银行存在或潜在危机。

故现行对商业银行破产标准的规定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既不能对破产的商业银行起到预警的作用,也无法让决策机构对破产的商业银行作出适时的判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边界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